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2019-09-24
[点拨]词典中没有这个词,但“漂亮”有“出色”的意思,从这个词充当句子中的成分看当为名词,结合语境可解释为“出色之处”。从整个语段看,作者赞美威尼斯人在建筑上善于借鉴他人并且创新,使圣马克堂“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围绕重点设置了三个案例,承接前一个栏目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解答部分着重以易失误点的分析引出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引出方法,培养能力。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案例。 二、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高考全国卷第7题(引文见附录) 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解题思路]“温室效应”是此文中的重要词语,一般地说,这种学术概念文中一定会作出解释,因为它关系到对全文的理解。因此,解题的第一步是找到原文:“温室效应,在物理上是指透视阳光的密封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这里有两个关键条件:透视阳光的密封空间、缺乏对流等热交换。第二步对照四个选择肢,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答案]a[评点与探究]本题是从理解文中学术概念的角度,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对概念的解释,实际上是对概念下定义,既然是定义,就必须揭示其概念的本质属性,而文中一定有这样的语句,找到了,答案也就有了。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不明确概念的解释一定要揭示出它的本质属性,于是看看这个选项好像对的,那个选项原文中也找得到,糊涂中选错了答案;二是因为平时对温室效应听多了,说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于是作出错误的选择。因此解题时不能想当然,应该认真地研读原文,分析哪些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哪些仅仅是现象。如本题中二氧化碳仅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产生的保温效应仅是温室效应的一种现象而已。 本题属于比较容易的,因为原文对概念所下的定义,非常集中完整,如果原文的解释是比较零碎、散落在文中多处的,解题时又该怎么办呢?     [案例2]XX年春季高考全国卷第23题(引文见附录)     作者认为加莱亚诺的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请根据文意写出“偏见”的含义。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的是写出“偏见”一词的具体内容,即找出这个词语的指代内容。而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这个词语的前后,研读原文,题干所指的内容在第四节。在“偏见”一词后,作者引用加莱亚诺的散文中的观点对西方人的偏见作了解释:“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14XX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如此找出指代的内容后,只要结合“偏见”的原意,加以概括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把对美洲的占领看成“发现”,把印第安人看成罪人。 [评点与探究]本题以理解词语原意能力、理解文句或语段的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依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偏见”,词典的解释是“偏于一方面的见解;成见”,严格来说文中“偏见”的意思仍是词典里的意思:错误观点。命题的意图是概括出“偏见”的具体内容,即词语的指代内容。如果不明确这个命题的要求,就无法正确解答。其二,要概括出词语的指代内容,就得正确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否则就难以找准指代内容。其三,很多时候不能完全照搬原句(有的甚至根本无原句可搬)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对找出的指代内容进行概括。如本题,西方人判印第安人终身有罪,是因为把印第安人看成是罪人的偏见;说“发现”了美洲,是因为他们不承认占领。其四,概括的是否恰当,要用“代入法”检验,因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括出的内容替换原词语。这是防止失分的好办法。 [案例3]读下面三节文字,想一想文中“古典的夕阳”一词该怎么理解?起什么作用? 当20世纪即将成为古典时,我们遥望漫漫的21世纪现代文化之路,感到了一丝历史的苍凉,亦触摸到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的哀婉之情。 我总是喜欢和自己心灵最契合的朋友寻觅这古城里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照耀在寺庙旁那座斑驳陆离的木结构的茶肆酒楼上,一杯清茶,二人对坐,海阔天空,江山社稷。一缕缕秋风吹上了你的心头,人与自然都沉浸在了无红尘烦恼的古遗之中。                                  

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