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19-09-24

  【参考答案】 ①去掉“头上”;②去掉“因为”和“所以”。

(2)语言要明白。指意思要说清楚,不让人产生误解和歧义。语言表达不明确主要表现是存在歧义。
  消除歧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补充语境法。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
  ②更换词语法。主要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或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如:这个人好说话。把“好”改成“喜欢”,意思就单一了。
  ③调整语序法。如:两个中学的老师。除了更换词语,把“个”改为“所”或者“位”之外,还可以调整语序为“中学的两个老师”,也就没有歧义了。

④明确指代法。如:当他把奖品发给小谈时,他对他笑了笑。第二个分句中的两个“他”,只要明确其中一个就行。
  ⑤标点消除法。如:中国篮球队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了冠军。只要加一逗号,成为“中国篮球队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了冠军。”歧义随之消除。
  例如:下面句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按要求改写成语意明确的句子。
  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自己的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1)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建议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不同意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轨迹】 这个句子有歧义,要消除歧义,可采用调整语序,或补充语境的方法。

  【参考答案】 (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对论文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结论的建议。(2)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仍修改了论文的观点,变更了全文的结论。

(二)连贯
  1.解题步骤
  第一步:综观全局,把握中心。一道语言表达连贯题往往就是一段完整的话,它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解题时首先要把握题干,把握这段话的大意。
  第二步:划定区域,界定重点。因为一段文字表述中总有一些是主要信息,一些是次要信息,所以我们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还要能根据前面的一些规则来辨别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从而界定出文段的重点。

第三步:确认性质,找准思路。这是解答这种题型的重要一步,确认题目的性质,就是要看清命题者的思路,准确探索出答题的思路。
  第四步:理清头绪,准确表达。做好题目之后,可再将选好或修改好的内容代入到原文中,重新理清一下文段的头绪,检查一下前后文的语意是否衔接连贯。
  例如:[•北京卷]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   ,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a.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b.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c.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d.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