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第二课时)

2019-06-08

对话,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而刻画人物性格,简练、深刻而又有侧重,是我们阅读时不可不注意的。
(三)运用幻觉、梦境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达到刻画性格的效果。
梦境、幻想的形式能够比较直接地看出人物所追求的方向,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性格。“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过分追求从梦境和幻想中往往看得格外清晰。
在“革命”一章中,阿q在土谷祠里对革命的设想和愿望,是一绝妙的幻觉描写,也可以说是一段近似梦境的描写。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物的幻觉、梦境,能够比较直接地反映出人物的追求和目标,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阿q在土谷祠的绝妙的幻觉或梦境,就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和内心思想的形象图解。
阿q的“革命畅想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他对革命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造反”认识上,形式也仅仅只是“结伙”打劫。他设想的革命党的衣饰和兵器等也都反映了他思想意识的落后、对革命理解的荒谬与无知。②他认为革命就是报复欺负过他的人,他设想杀人也就不分青红皂白,而把同样受压迫的小d和王胡也包括在其中,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革命的目的、不明确革命的对象。③他把革命当作占有金钱的手段,心目中只有“东西”——钱和物,抢财物是他的目的,而且是自己“不动手”。④他的另一目的,就是对女人的态度——找女人。他在对女人的选择上:有的嫌丑,有的嫌小,有的嫌作风不正,有的嫌眼上长疤,有的又可惜脚太大,这充分反映了他在得意忘形之后的心理状态,也充分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这些都是通过阿q如梦般的幻觉描绘表达出来的。在这幻觉中,阿q的得意之态,贪婪之心,敌我不分,荒唐愚昧,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使我们对阿q的形象和“精神胜利法”就有了更充分地认识和了解。
(四)描写人物回忆、独白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来刻画性格。
回忆和独白是阿q在遭遇许多“意外”之后心声的直接吐露。它在一定意义上是阿q的价值取向、行动的力量的表现。在阿q“投降”假洋鬼子遭打击和赵家遭抢劫后,阿q回到他的土谷祠里,作者对他有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他躺了好一会,这才定了神,而且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并不来打招呼,搬了许多好东西,又没有自己的份,——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否则,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气,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毒毒的点一点头:‘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呵,我总要告一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
这段话,前半部分描写的是阿q的回忆,即刚才赵家遭抢劫的情形,然后是对假洋鬼子的怨恨之情;后半部分是阿q的愤愤的自白,表达了他不满、痛恨、诅咒的心情。在这回忆和独白的表露中,说明阿q行为和思想上虽遭到打击而精神上却又是胜利的。这段回忆和独白,再一次突出地刻画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五)把人物既放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描写,又放在阿q的生存环境——未庄,这个小小的社会窗口中描写,展示了阿q性格和阿q悲剧产生的社会土壤,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面貌。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