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词类活用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精讲精练复习教案4

2019-05-26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遂相与一抱而别
d.所以敢先汝而死
解析:a项,“请命”后省略介词“于”;c项,省略主语;d项,省略主语。
答案:b
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
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9.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 之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断句时要注意标志词,如本题当中的“也”“而”。还要从内容上加以区分,相对完整的内容可作为断句的重要依据。
答案: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解析:断句时应整体理解句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如句中的“曰”“也”。
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尸 而 县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
(《史记•刺客列传》)
解析:给文言小段断句:第一要悟大意,这是基础;第二要抓标志,有对话要抓“曰”字,有语气词的要考虑在它的前后断开;第三要抓关联词,如“而死者果政也”的“而”;第四要抓动词,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
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颜氏家训•勉学》)
解析: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为标志词的句首,句尾词,如文中的“纵”;二是句式的对仗,如“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当然,正确的文言断句,其根本是能弄通文意。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