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词类活用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精讲精练复习教案1

2019-01-02

第14讲  词类活用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明确需要掌握的不同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句式”属于语法范畴,“不同的用法”指词类活用,也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这样 一些相异的部分。大致说来,这些相异的部分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成分省略与词类活用等五个方面。
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大多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又常在主语之 后加上“者”字表示提顿,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则是指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形式上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等类别。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二是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三是用“之” 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成分省略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与量词省略等六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 与宾语省略更为常见。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 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又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动词、形容词 、名词活用如使动,二是形容词、名词活用如意动,三是名词活用如一般动词,四是名词用 作状语。考查“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理解文意来进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这就要积累丰富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知识,熟练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才能达到综合考查的要求。《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说明》依然强调:“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翻译句子的基本要求是译文要做到“信、达、雅”,具体说来就是:译文要符合原文的意思;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所以,做这些题时,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另外,可以采用留、对、换、增、删、调的方法进行翻译。翻译一定要从高考的特点和考查目的出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依据,并且译文的句式特点和风格都与原文一致。所以,在做此类题时,应重点审读一下要求翻译句子所在的文段,再根据翻译要求,写出译文。
从考查的试题编制来看,近年来高考被选择作为翻译的材料,都是一些浅显的文言语句,其中关键词语在语文教材中大多都有涉及。故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容忽视。
【重点知识梳理】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