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2019-05-12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 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 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例如: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 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 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 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② 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张连和黄惠的朋友。(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 和 记者;b.主要的 领导和记者)

(3) 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

产生歧义。例如:

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 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 军队——偏正结构)

红烧牛肉(a.一种厨事活动;b.菜名)

(6)“动词+名词(的)+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 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 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六、 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同学;b.王玲的同学)

例如: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a. 他对美兵笑了笑;b.美兵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

看到你那年才8岁。(a.我8岁;b.你8 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 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

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例题评析:

例题:下面句子中不产生歧义的一句是:

a. 2加4乘6等于多少?

b. 丁老师正在照相。

c. 冯先生到门诊看病去了。

d. 张云和赵虎在商场买东西。

如前例,a中“2加4乘6”属于多义短语。b中的“照相”和c中的“看病”都属于动词的施事受事方向不确定类型的。只有d句没有歧义。

(3)消除歧义的方法

① 添加词语。

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语句的适当位置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意固定下来。如例①可在“认识”后面加上“他”,变成“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他。”

② 改换词语。

当数量短语作定语造成歧义时,只要适当改换数量词,即可消除歧义。如例②将“个”改为“所”即可消除歧义。

③ 调整词序。

对那些由于递加定语修饰关系不明而造成的歧义,可以用调整词语顺序的方法来消除歧义。如例③可调整为“工厂的几个工人”。例②可调整为“学校的三个校长参加座谈”。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