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2018-11-22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为: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译为: ②保留原词:凡是文言文中的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在翻译的时候,都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例如: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为: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译为: ③增补词语:现代汉语中以复音词为多数。这些复词又大都是由文言词汇中的单音词发展演变而来。翻译时,应该把文言之中的单音词增补为相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如: 秦孝公据(占据)崤(崤山)函(函谷关)之固(坚固),君(君王)臣(臣下)固守以窥周(周朝)室(王室)。 廉颇为赵(赵国)将(大将),伐(讨伐)齐(齐国)。《廉颇蔺相如列传》 翼日进(进献)宰(县宰),宰(县宰)见(见到)其小(弱小),怒(愤怒)呵(呵斥)成(成名)。《促织》 另一种情况是,因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常常出现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量词等现象。为了使译文通顺畅达,语意明白,翻译时就要把这些省略的句子成分或某些内容补充出来。例如: 子曰:“隐者也!”子使(子路)反见之。(子路至则(隐者)行矣。《论语二章》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权以(之)示群下。《赤壁之战》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替换词语:  有些词语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有些词语古今是同一个词,但表示的意义有差别。在翻译中遇到这些词语时,都要把它们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例如: 为(是)赵宦者令(头目)缪贤舍人(门客) 初,鲁肃闻(听说)刘表卒(死去)。 故天子一跬步(一小步,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皆关天命,不可忽也。 ⑤调整词序 古今汉语的句法结构大体相同,但由于古今汉语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句式相比发生了变化,在翻译时要根据古今汉语语法变化的某些规律,对原文的词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它们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例如: 句读之不知            惟命是从             会于渑池   古之人不余欺也。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巩固练习 段落翻译: 1、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