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
2018-01-19【参考答案】d
【评点与探究】此题主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理解比较重要的实词在文中的意思。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对四个选项中的加点实词不明意思,或是对其中绝大多数的实词意思不明,于是乱选;二是对几个实词的常用意思有所了解,但对实词所在句子的句意不了解,当然也只有乱选瞎猜了。其实,此题考查的“讽”“哂”“遇”“务”四个实词,高中语文课本或读本中都有涉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所以“功夫在课内”,要学好课文;在解题时可以回忆这个词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是怎样解释的,然后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案例2】XX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2题(引文见附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相同的一项是
a.或共帐而寐 b.拜受而已
c.出身忧国 d.通达治体
【解题思路】b项中“而已”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皆意为“罢了”。从语境来看,孙登心中尊敬徐夫人,徐夫人送来衣服,他一定要沐浴后(极表恭敬)穿上;对徐氏所赐衣服,出于礼节,不能不接受,但只是接受罢了。a项中“或”意为“有时”,与今义不同。c项中“出身忧国”意指全身心为国分忧。d项中“通达”意为“通晓”,此句意为:通晓治理国家的方略。
【参考答案】b
【评点与探究】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现代汉语同形词语的含义理解是近年文言实词考查的一个热点。此类词语中有一部分较显生僻,大量的则需要从语境中去辨析和推测其含义。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绝不可单独、孤立来,特别是有的实词迷惑性很强,更要注意辨别。本题很容易错选为a,主要是未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去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首先要把握加点字所在语句的大意,其次用加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去试作解释,看是否语意通畅,通畅的即为与现代汉语相同,不通畅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平时同学们要重视积累课本上、复习材料中出现的古今同形词语,要注意归纳整理,适当识记。值得注意的是,此题考查对古今词义异同的辨别,既包括实词(出身、通达),又包括虚词(或、而已),而且各占一半,这和近几年全考实词是不同的。
【案例3】XX年全国高考题第11题(原文见附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解题思路】a项中的“竟”,是完毕,终了的意思,“竟死”表示一直到死,犹如“竟日”表示从早到晚一样,与上下文文章十分切合。《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过“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即完毕的意思。b项中的“将兵”,试题将它解释为并列短语,显然是不妥的。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见是指李广对待部下的关爱,当然是李广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和士兵。c项中“曲折”是古今异义词,联系前文看,这是在李广迷路以至部队落在卫青之后,卫青要向皇帝汇报事情经过时说的,当然不可能是指弯曲的道路,而是指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中的“结发”在中学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句,这里的结发是指到了一定年龄(男20岁,女15岁),开始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