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

2018-01-19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楚王面有忧色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点拨】此题实际上是考查了实词的异读及古今异义。“王”在此处作动词,第四声,释为“称王”。楚王面有忧色的根本原因是担心自己不能称王称霸,成就霸业,直接原因是他与群臣议政,而群臣由于害怕不敢多言,没人能比得上他。此处是考查了“逮”,在现代汉语中“逮”是“捉住、逮捕”之意,在古文中却有“比得上”的意思。
     4、将下面文言文中加点的实词译成现代汉语。
有子问于曾子①曰:“问丧于夫子乎②?”曰:“闻之矣。‘丧欲①速贫,死于②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注]①有子,名若;曾子,名参;二人与子游都是孔子的弟子。②丧,这里指丧失禄位;夫子,即孔子。
①速:____  ②速:_____  有为:_______
【点拨】此题考查了一词多义现象及实词在特殊语境中的意译。“①速”应理解为“招致”,“②速”应理解为“快速、迅速”。“有为”在文中意思比较特别,不能简单地译成“有作为”,从文中看来,夫子是说过“丧欲速贫,死于速朽”之言,而此话又是不合乎君子之道的,所以只能理解为是孔子在特殊的环境中“有所指”而说的话。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围绕重点设置了三个案例,承接前一个栏目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解答部分着重从对易失分处的分析引出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归纳方法,培养能力,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案例。
     二、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全国高考卷第11题(引文见附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解题思路】解释实词在文中的意思,一定要联系语境,结合平时课本中所学过的常见意思,逐项排除,最后作出合理的推断。a项中的“讽”为“委婉地劝告”。b项中“哂”可能是学生相对陌生的了,它在古文中最常见的意思就是“讥笑、嘲笑”,在此句子中解释得通。c项中的“遇”出现概率较高,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人尽礼”是“以周全的礼节对待别人”之意,显然应解释为“对待”。d项这句是说到了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他(采取措施)坚决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务”此处很明显作“致力”解释,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