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7-08-10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例: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例: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
绚丽多彩: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例: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直接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简洁明了: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语言高度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音乐美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考题例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导析】答案示例:“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这是XX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理解折柳的寓意是解题的关键,“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即便不知道这是一首名曲,但如果知道古人在送别时常有折柳相送的习俗,也不难推出“折柳”的寓意;对于是否“关键”的回答,则要结合全诗理解了,应分两步,第一步是指出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第二步是明确这种思乡之情是“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由此得出结论:“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主要为描写、抒情
⑴.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⑵.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⑶.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