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

2017-05-13

5.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例①:读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回答问题。问: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意?
答:作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是借物言志的一种方法。
例②:阅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回答问题。问:本诗明写对项羽的赞扬,暗写了什么?
答:讽刺了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君臣,是多么贪生怕死,懦弱无能。
6. 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例①: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回答问题。问: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
例②:阅读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回答问题。问:竹林、孤琴、长啸、明月这些普通景物能构成清幽意境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作者恬淡澄净的心情与此情此景相互融合。
(二)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问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例①:阅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回答问题。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
答:“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例②:阅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回答问题。问:“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阴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阴爱恋,富有情趣。
 
例①:阅读杨万里的《小池》(见上)一诗,回答问题。问:“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们常用来赞美什么?
答:这句诗常被人们引用来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初露头角,前程远大。
例②:阅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扛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回答问题。问:“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例①: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回答问题。问: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全诗清丽自然,意境开阔,含蕴无穷。
例②: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
(三)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
1.对修辞方法的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
例①: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答问题。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