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

2017-05-08

 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
 2.古代诗歌鉴赏1题,6分。
 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ⅰ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ⅱ卷。
 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
 (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XX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
 (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
 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如XX年的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略)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
 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
 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
 试题特点:
 (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XX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XX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
 (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
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
 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