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2017-04-09

4.“熏染”指对人坏的影响,a项应改为“熏陶”;“一经”副词,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所以b对;“临时”有两个意思,一是临到事物发生的时候,另一个是暂时、短期的,为避免歧义应改为“暂时”;“历来”意思是从来,一向,在程度上没有“从来”深,并且与前面的“历史”重复,所以应改为“从来”。答案:b。
5.“年纪”与“年龄”同义,但前者限于指人,不能用于动植物,后者则不受限制。一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系列事物,多用于比较抽象的东西;“贯穿”表示穿过、连通。“扬言”指有意用说话威胁对方;“佯言”指说假话,目的在于迷惑别人。做此类题应根据句意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答案:b。
6.“置疑”用于否定,应改为“质疑”;“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扣押”专业用语,专指犯人被拘留,应改为“扣压”;“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符合本句的意思。答案:d
7.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竟自:含有竟然的意思。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答案:c。
8.“掩饰”指用某种方法来掩盖。掩盖:指隐藏。答案:d
9.“言语”即所说的话,自然形态较重,相比“语言”,其内涵较少。答案:d
10.“明白”是“明显”“使人容易了解”的意思,“清楚”是“知道、明了”的意思。答案:c。
11.此题是一个由6个分句构成的多重复句,中心是说领导人必须看到这种特点,否则,会出现问题。通过分析可知: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是并列关系,第二层(②—⑥句)是假设关系,第三层是并列关系,第四层是转折关系,第五层是递进关系。在测试中,可采取先突破一点(在选择项中常常只需分析一、二个关联词,就可找到答案所需的选项),然后试读查看语脉是否畅通,文句是否连贯,从而确定答案。答案:d
12.“从而”是表示行为结果和目的的连词。一般来说,前面是原因和方法,后面是结果或目的,用“从而”作纽带将它们前后连接起来。考查四个选项发现,b项“从而”之前不是“原因、方法”,“从而”的后面又非“结果”或“目的”(“……十分必要的”是说重要性)。答案:b。
13.“至少”与后面的“以上”不统一;c项,“本身就有”中“有”侧重指出具备什么,“而并非是”中“是”侧重表明所属范围,句意不统一;d项按语境“向”应改为“同”。答案:a。
14.a项“或者”改为“和”;b项“为了”改为“为”;c项“径自”改为“竟自”或“竟然”。答案:d。
15.a项中,“是否”后不应再用判断动词;b项,根据语境,“除非”改为“只要”;d项中,“仅只”是“仅仅、只是”之意,重复,二去其一。答案:c。
16.a项中,“竟然”表意外语气,与本句“不难理解”矛盾;c项中“经过”主要是指出某个过程,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得以实现,有明显的时间性,这里只能用“通过”,用在介绍作为媒介的事情;d项中“况且”只能用来进一步说明理由,不能表示让步,应改为“何况”。答案:b。
17.“尚且”,连词,提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a项应改为“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而后”应改为“以后”,因为这两者虽然都表示“以后”,但“而后”不能单用,“以后”可以单用;“虽然”应改为“不管”,“虽然”表转折,“不管”表条件。答案:c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