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2018-02-07
语言表达分类解说与训练 [选用句式]
选用句式,是按照题目给定的语句形式要求造句。所选语句,除句式要符合要求之外,还要求语意恰当,与语境谐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选用句式,又常与变换句式重叠。
  例如1986年高考第七题:
  按要求改写下面画横线的文字。
  1.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改写成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改写成为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例看,"选用句式"与"变换句式"的差异,只在于前者给定某种句式,而后者不明确给定某种句式。
  [训练题]
  1.下面画横线的部分语序不合理,请改为顺序合理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空白处填入两个四字短语。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音韵之美、文字之精,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是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______、______,形成目观、口诵、心通的综合效应。
  简析:本题在考查"选用句式"的同时,兼顾考查"修改病句--优劣之改"、"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排比"。
  参考答案:阅读教学需要朗读。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是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心通的综合效应。
  2.将画线的一句话改写成通俗、易晓的几个短句。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 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简析:本题考查点为"变换句式",兼顾考查"修改病句(优劣之改)"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参考答案:......中国女子虽然遭阴谋秘计,被压抑达数千年,但她们的勇毅最终也没有消亡。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更是明证。......
  3.下面是歌颂青春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造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莎士比亚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马克思
  ⑤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简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兼顾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为了符合题目对句式的要求,对所给"名言"要进行加工:有的可保留原有形式,如莎士比亚的;有的需进行提取,如雨果的;有的提取后还需进行加工。如李大钊、马克思的;有的则需在理解之后做较深层次的改造,如屠格涅夫的。第③句内容上,要尽量将材料原意保留完整;形式上,要符合连贯排比句的基本要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