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7:文言文的整体阅读


    【答案】①人不经磨炼,智慧就不明达。②如今确实妻子女儿依靠我养活,我不为官也办不到。③赏赐给他车辆和马匹还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5)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答:                                                                                          
    【解析】本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一要了解文中的典故,二要理解文章意思,三要全面分析思考。
    【答案】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变迁,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通关技巧—【备考方略巧点拨】

    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即使是一个选段,命题人都是从文章相对独立的部分中节选出来的。如果没有整体阅读意识,就没有办法完整准确地理解文意,所以,我们必须认定“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道理。
    史传语段阅读要层层划读,理清脉络,题文对照,由文及题。文言散文阅读要理清结构,把握主旨,抓住重点,综合分析。总之,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做到:
    1.重视课文的朗读,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考前哪怕时间再紧,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进行重点朗读,特别是对一些纪传性的文章要重点朗读,做到朗朗上口,很自然,很流畅。考试中,我们遇到类似的文章,有了好的文言语感,对生疏的文章也就比较容易解读了。
    2.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集中强化记忆,加深印象。
    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应进行归纳,凡课文中多次出现过的实词,应把其读音、义项和例句熟记,凡《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虚词,应一一归纳整理出其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相应的例句进行记忆。
    3.掌握文言文阅读与解题的方法。
    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借助任何工具书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较为紧张,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这种方法很草率。阅读解题的过程应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了解——分析——理解——分析——综合——解答”的过程,即以“了解”定向,通过分析达到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通过分析综合反过来加强印证理解。
    4.要学会智能阅读。
    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揣测。这是阅读能力的表现。揣度出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揣度所用的句式,揣度所省略的地方。这样便能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很多多义词的具体定位,都是根据语境分析得来的。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