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7:文言文的整体阅读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关键在于对“季”字的理解,其意义有“季节”、“朝代”、“四季”、“最后的”等,结合文意替代可知“季”在此句中作“最后的”理解。
    【答案】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为变亦酷矣筑②吾其还也
    b.①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筑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①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筑②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①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筑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其”,代词,它们;第二个“其”,连词,可译为“还是”。b.第一个“于”介词,可译为“比”;第二个“于”,介词,可译为“对于”。c.两个“以”,均为连词,相当于“而”。d.第一个“者”,代词,“……的人”;第二个“者”,语气语,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答案】c。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读懂文章,理解句意。c项中“无暇顾及自己”不合文意,理解错误,“失己”的意思是“失去了自我”。
    【答案】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译文:
    ②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译文:
    ③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语句的能力。关键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如①中的涉(经历)、则(就)、明(明达),②中的则(却)、妇子(妻子儿女)、仰(靠),③中的而(却)、辞(推辞)、畏(害怕)。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