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导学案

2022-02-17

  ○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问题生成】

二、引领探究
 1.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
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发展。
2\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
3.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文章开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不能主宰人世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而不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然后又从天不可畏,人言可畏的角度,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最后作者得出“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的结论,告诫人们应“制天命而用之”。

三、训练检测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瑞:吉祥
b.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数:数字
c.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文:修饰,文饰
d.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白:显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①是天地之变            ②文王康之
b.①强本而节用            ②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c.①非以为得求也          ②则王公不以为宝
d.①应之以乱则凶          ②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b.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c.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d.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②犹不雩而雨    ③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④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⑤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⑥大天而思之    ⑦孰与骋能而化之    ⑧思物而物之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