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文本品读
《娓娓与喋喋》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作者对两人对话、几人聚谈、自我的沉思默想等说话形式的分析鞭辟入里,或妙语解颐,或善意揶揄。作者的学识、智慧、才情、文采自然流露,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味。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人的一生说的话很多,说话的多少、目的等因人而异。第二部分是主体,主要是对两人说话、几人聚谈、自我的沉思默想三种形式进行分析。其中在对几人聚谈的谈话形式进行的分析中,作者的学识、智慧、驾驭语言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众人兴之所至,七嘴八舌,或轮流坐庄,或旁白助阵,或争先发言,或反复雄辩,或怪问乍起而举座愕然,或妙答迅接而哄堂大笑”文言与白话交融,排比修辞的运用,足见其深厚的文字功力。“真的是tete-a-tete还不够,必得nose-to-nose才满足”,则显示出作者幽默、讽刺的智慧。同时还运用了不少成语、古诗句、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或化用,或活用,或引用,表现了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就地取材”“回其天鹅之颈,伸其长舌”“远交不便,近攻得手”“肺腑深深深几许”“捉对儿厮杀”等等。
五. 考点分析及典型例题
鉴赏表达技巧:
(06重庆)18. 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06江西)17.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06辽宁)20.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06福建)13. 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其更加丰满严密,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使文章曲折起伏。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对事物、事件不作正面描述,用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由其他人物对它的印象、感受,表现它的情态特征。使文章含蓄蕴藉,可激起联想。
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作品生动真实,有感染力。
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情绪,使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倒叙——先叙述结局,造成强烈的悬念。
夹叙夹议——凝练深刻,往往具有抒情性。
2. 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白描,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比一般的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深广,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
欲扬先抑——“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低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