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2021-05-22

  第六教学板块——拓展思维 
  1.赏析《临江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说说这首词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与《定风波》有哪些相似之处?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hú)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 由定惠院移居于此。 
  ②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 
  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③ 恨,感到缺憾。营利和试营业,为名利所纷扰。 
  ④ 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提示①:此词因何事而感?--------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书写怎样的情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提示②:上片主要写什么?--------词人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提示③:下片主要写什么?-------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讨论、小结:写法上:两首词均以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前者以自然风雨写人生风雨,“回首”三句蕴含深刻;后者则以江面风平浪静象征内心的超然静,结尾两句实乃渴望灵魂解脱的象喻;都是以曲笔抒胸臆。
  情感上:两首词均作于词人被贬黄洲后,均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气度和潇洒的人格。不同的是前者充溢着无所畏惧、勇敢前行的意志;而后者则交织着些许悲凉与伤感。
  2.学了苏轼的词之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改变?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定风波》。 
  2. 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江城子》
  教学过程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