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2021-04-27

难点:那你如何理解“神话的蛛网”呢?
“蛛网”是一种束缚,而“神话的蛛网”则是思想上的束缚。(可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极左思想泛滥,严重的束缚了社会的发展)。现在,祖国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说明古老的中国正从迷梦中苏醒,这无疑是一种新生的喜悦。
因此,这里的“——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而发出的欣喜的呼喊!同学们齐声朗诵这一诗节。
(4)祖国的新生振奋人心,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请结合诗文第四节来具体分析。
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
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小我”和“大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
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把这种“热爱与献身”朗诵出来!
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首诗的内容:(教师引导,以学生的回答为主)
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二组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请一位同学来朗诵。
看来,仅仅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不一定能朗诵好诗歌;要想真正读好,还要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幻灯片)
下面大家再听一遍示范朗读,在听的同时注意学会自我朗读。
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又知道了诗歌的朗诵技巧,现在对于朗诵这首诗大家应该胸有成竹了吧!
请一个同学朗诵诗歌。
(教师稍加指点后,)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诵这首诗。
现在请同学们深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a、在平凡中发现美,选取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却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2、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我”?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