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2021-04-27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要解读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须有一件法宝,作为诗歌鉴赏的一把利剑,那就是了解诗歌的意象。 (幻灯片)
诗歌鉴赏的一把利剑——了解“意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了解了什么是意象之后,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的第一节,并且思考:
①这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给你什么感觉呢?
(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面对祖国长期以来贫穷和落后而发出的痛苦的呼喊。
因此,我们在朗读这一节的时候,要把这种沉重、压抑和悲痛读出来。请同学们现在再来朗读这一小节。
(2)大家读得不错。
可祖国如此贫困,是不是毫无希望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小节: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节。同学们请思考:这一节的感情与第一小节是否完全相同呢?如果不同,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是对上节诗的总结与承接。
而下文呢?你是如何看出希望来的呢?
还是解读诗歌的意象: “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为什么“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能够看出来希望呢?
“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飞天袖间的花朵”是美丽的,代表了人民的希望。然而“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 却表明希望并没有实现。
因此,“——祖国啊!”这声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第二小节。
(3)诗歌的第一节只有痛苦和悲哀,而第二节则是“痛苦的希望”,那第三节又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明确: “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充满希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