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绪论(2学时)教案
2021-03-23六分法:梁超然《唐诗分期论纲》(陕西人民出版社):1、沿袭期(618—660,到高宗显庆年);变革期(高宗龙朔—开元初,即662—716);鼎盛期(开元天宝—代宗永泰年间,即717——766);徘徊期(代宗大历至永贞元年,即766—805);探索期(宪宗元年至大和年间,即806—836);深化期(文宗开成至唐末,即836—907)
许总《唐诗史》(江苏教育出版社)承袭期(六朝余绪)、自立期(唐音初起)、高峰期(气象高华)、扭变期(激荡回旋)、繁盛期(众派争流)、衰微期(艳俗余波)。
八分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基本上是将四分法再一分为二。
(注:唐诗发展不完全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发展同步。安史之乱后十年,许多盛唐时仍在,且创作出优秀的诗作。)
二、词 曲子词的简称,是隋唐以后出现的新文体,是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出现的。 “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产生于民间。盛中唐时为文人所喜,中唐时已出现大量的文人词了。晚唐五代词已很成熟,有两大创作中心:一是西蜀,“花间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二是南唐,“二主一臣”——李璟、李煜与冯延巳。
三、散文 骈体:占主导地位;古文:韩柳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
四、传奇 (即文言短篇小说,以区别后来戏曲等)唐时,小说作为残丛小语,不比古文之高文,鄙之曰“传奇”。得名于晚唐裴铏所编《传奇》小说集。 传奇“有意为小说”:结构、篇幅、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已成熟,标志着小说文体的确立和成熟。
五、变文 说唱文体,简称“变”。学界关于“变文”说法不一。有说起源于宣讲佛经,当时一种脚“转变”的说唱艺术,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变文。 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或全韵。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开白话文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