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绪论(2学时)教案

2021-03-23

3、风格多样。明•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4、流派纷呈。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逸、边塞、新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
5、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生活,包括炼铁工人、采玉工人的生活等,充分展示了唐人的生活美、精神美。
6、诗体完备。古体、近体都具备,直到五四新诗出现。
关于唐诗体
一、种类:高棅《唐诗品汇》、沈德潜《唐诗别裁》分为七类: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五排。
往体(古体):1、五古;2、七古。另有四言、三言、六言、九言和杂言。
今体(近体):1、五律;2、七律;3、五绝;4、七绝。另有六律、六绝、五排、七排。
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体现在五大形式要素上: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
三、格律诗的形式要求:整、俪、叶、韵。
崔颢《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虽不谐音律,仍为杰作的原因。作诗不要过于拘泥于平仄的规律,“文以气为主”,以免“以词害意”。林黛玉“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7、唐诗发展的轨迹(唐文学分期):
从唐高祖李渊代隋(618),至哀帝李柷被逼让位朱金忠(907),共换了二十一个皇帝,历时289年。
 [附]唐诗分期研究
有二分、三分、四分一直到八分法,最常见的是四分法。四分法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四分法大略反映出唐诗从端正方向,到繁荣、发展、消歇的过程,反映各阶段唐诗发展的不同风貌,且与整个唐代社会变化相随。四分法:
(1)北宋杨时:“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
(2)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认为:“大历以前分明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并无师承。他将唐诗分为五体: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这些都为后来人划分发展阶段提供了借鉴。
(3)元杨士弘据严羽说,在唐诗选本中分唐诗为始音、正音和遗响;并分“唐初、盛 唐诗”、“中唐诗”、“晚唐诗”。
(4)最明确提出“四唐”说的是明代的高棅,其《唐诗品汇》中有明确的划分:“今试以数十百篇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晚唐。”太宗贞观—元宗开元初为初唐、开元天宝为盛唐、大历—贞元为中唐、元和及开成以后为晚唐。且确认诗人的地位:“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
二分法:胡适《白话文学史》。
陆侃如《中国诗史》亦取此法:“就唐诗而论,把世纪中年,是个分水岭,以前和以后的诗是不同的。”分水岭即安史之乱。
三分法:郭扬《唐诗学引论》(广西人民出版社)
1、准备期:宫体诗、风骨诗、非古非律诗;
2、鼎盛期:主题正大,以气使才。主要形式有功业诗、边塞诗、山水诗等;
3、衰变期:新乐府、怨刺诗、咏史诗。
五分法:苏雪林《唐诗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1992年辑入上海书店影印的《民国丛书》第三辑):1、齐梁古典作风期(初唐);2、浪漫文学隆盛期(李白及开元诗人);3、写实文学诞生期(杜甫、白居易);4、唯美文学发达期(温、李);5、唐诗颓废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