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分岔的花园》课文解读
2020-03-23一个黄种人(作者暗示“我”是中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国人做间谍。“我”发现了英国人布置了十三师的兵力(在1400门大炮的支持下),准备于7月24日向塞尔——蒙托邦一线发动攻击。英国的炮兵阵地在昂克莱(又名艾伯特),这是一份重要的情报,“我”必须尽快将它报告给德国军方。问题是“我”在得到这一情报的同时,一直在缉捕“我”的英国特工马登上尉也恰好发现“我”的行踪。时间发生了重叠。于是“我”在马登上尉的追捕下开始逃亡。“我”必须在被马登抓住或打死之前将那份重要的情报送出去。要完成这件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也只有一小段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的长度恰好等于“我”与马登上尉之间的距离。
我是个怯懦的人。我现在不妨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实现了一个谁都不会说是冒险的计划。我知道实施过程很可怕。不,我不是为德国干的。我才不关心一个使我堕落成为间谍的野蛮的国家呢。[作者安排书中人物说这些话是为了表明小说无意于写谁是谁非。]此外,我认识一个英国人——一个谦逊的人——对我来说并不低于歌德。我同他谈话的时间不到一小时,但是在那一小时中间他就像是歌德[“我”作为一个间谍为英国的敌人——德国效劳,但“我”却对一个英国人大加赞赏,再次强调作者的立场,他无意于写战争中的是是非非。]……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头头瞧不起我这个种族的人——瞧不起在我身上汇集的无数先辈。我要向他证明一个黄种人能够拯救他的军队。[交代“我”做间谍的动机和目的。]此外,我要逃出上尉的掌心。他随时都可能敲我的门,叫我的名字。[形势非常的严峻。]我悄悄地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里的我说了再见,下了楼,打量一下静寂的街道,出去了。[很有英国绅士的风度,临危却从容。]火车站离此不远,但我认为还是坐马车妥当。理由是减少被人认出的危险;事实是在阒无一人(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阒,qù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的街上,我觉得特别显眼,特别不安全。我记得我吩咐马车夫不到车站入口处就停下来。我磨磨蹭蹭下了车,我要去的地点是阿什格罗夫村,但买了一张再过一站下的车票。[从我出门,选择坐马车到火车站,再买比目的地晚一站的车票,无一不显示出“我”的精细和小心谨慎。]这趟车马上就开:八点五十分。我得赶紧,下一趟九点半开车。月台上几乎没有人。我在几个车厢看看:有几个农民,一个服丧的妇女,一个专心致志在看塔西佗〔古罗马历史作家。传世作品除《编年史》外,有《演说家的对话》《日耳曼地方志》《历史》等。《编年史》记述的是公元XX年(奥古斯都之死)至68年(尼禄之死)间的事情〕的《编年史》的青年,一个显得很高兴的士兵。[“我”观察周围的人与环境,这是间谍的一种本能的警觉。]列车终于开动。我认识的一个男人匆匆跑来,一直追到月台尽头,可是晚了一步。是理查德•马登上尉。[非常惊险的一幕。]我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忐忑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躲开可怕的窗口,缩在座位角落里。[“我”因为行踪已被对手发现,怕计划来不及施行就落入敌手,才垂头丧气、惴惴不安。]我从垂头丧气变成自我解嘲的得意。[“我”的得意源自于“我”上了这趟车,抢先了四十分钟,而对手只能坐四十分钟后的下一趟车,在这宝贵的四十分钟里,“我”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我”的计划。]心想我的决斗已经开始,即使全凭侥幸抢先了四十分钟,躲过了对手的攻击,我也赢得了第一个回合。我想这一小小的胜利预先展示了彻底成功。我想胜利不能算小,如果没有火车时刻表给我的宝贵的抢先一着,我早就给关进监狱或者给打死了。我不无诡辩地想,我怯懦的顺利证明我能完成冒险事业。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列车在两旁的梣树(一种小叶白蜡树)中徐徐行驶。在荒凉得像是旷野的地方停下。没有人报站名。是阿什格罗夫吗?我问月台上几个小孩。阿什格罗夫,他们回答说。我便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