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汉家寨3
2020-03-11太阳:“肆虐”
老人:摇摇头
人物 “微微”摇头不动“无言”
小女孩:“一动不动”“凝视” 汉人服饰
破红花棉袄
所思:“这里一定还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3)“离开汉家寨”,从“次日下午,……”到结尾。写离开汉家寨后的精神之旅。包括写了作者离开汉家寨时的感受和离开汉家寨之后思想的变化——遗憾、不舍、回忆、坚守。
(板书)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
“坚守着什么”
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
▲教师评析:千百年来的生命存活之谜作者无法揣测,只是隐隐地感到了人的坚守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汉家寨,支撑着我们的民族,支撑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
注:因为最后一部分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点,因此这部分要让学生集体朗读,反复品味,最好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品读。
四、课外作业:
1、思考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回顾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2、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对一路行来所见到的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创造了一种奇异的视觉效果,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苍凉、广袤、寂寞无边、慷慨悲凉的情绪。为下文作者的反思张本。
(可通过抓住“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及“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等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感受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第二部分:以一连串的想象奇特而又恰如其分的比喻句(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勾勒出了汉家寨荒凉、寂寞、古意横生的环境特点。作者用他所擅长的手法,粗线条地勾画出了一幅人迹罕至却又似乎蕴藏着强大生命力的画卷,这是人类精神与大自然的巧妙契合。
期间穿插人物描写,两个木讷而近乎静态的人物形象(老人、小女孩)恰恰是对汉家寨天荒地老地存在的一种最佳诠释。汉家寨的寂寞、荒僻从人物的行动中一览无遗。从而点化主题:万里绝地,几户人家。在这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中,作者似乎触摸到了某种支持人类繁衍下去的潜在本能,那就是“坚守”。
二、体会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理解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的精神。
1、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主观感情的句子加以品味。
例析:(1)“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
“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通过这些句子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家寨所体现出来的“坚守”精神。(第二部分)
(2)“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通过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汉家寨体现的“坚守”精神对作者的影响。(第三部分)
2、体会下面描写的作用:“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凉峰和干沟裸谷相映衬,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分析参考:小女孩小巧的红艳身影体现的是坚守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