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汉家寨2

2017-05-05

一、回顾复习:
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所谓“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等,即以作家社会实践为基点,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向和思路趋向。
“形散”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十分灵活、自由、多样,且富于变化。
“选材的散”指题材纵横万里,上下千年,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子,无一不是它的题材。郁达夫说:“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鱼虫,无可不谈。”《达夫自选集    序》。
“行文方式的散”指散文笔法随意,舒卷自如,或描写,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亦可交叉进行。
“神不散”也说“神聚”:散文不能信马由缰,要在形散基础上控制行文的节奏、层次和主题。这根勒马的缰绳就是散文的“神”。
《动人的北平》
1、作为一篇散文,其“形散”体现在什么地方?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北平是清静的,每家都有一个院落
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与新的色彩,都具有历史典故.
北平是理想的居住城市
2、这篇散文的“神聚(神不散)”是什么?
北平的品格——老成、豪爽、包容、守旧容新
作者的情感——优雅情怀
散文的形要完整匀称,不可残缺,当然可以丰富多彩亦可单一;神要饱满,不可空洞枯燥,当然神要凝聚集中,也可多元多向度。《动人的北平》表现散文的丰富多样性,色彩斑斓,而《汉家寨》则看似单一,但实则也体现散文的“散”。从选材上,《动人的北平》写整体景象,而《汉家寨》 则是片断;《动》呈现一幅幅小画面,而《汉》则是一幅主画面;《动》写作家自身所在的城市,感受体验更全面,而《汉》则是作者以访客的身份走进汉家寨,走进有走出一个陌生而有动人心弦的地方,所以,新鲜感强,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大些。那么,在张承志笔下,《汉家寨》如何体现散文的形散与神聚呢?

二、《汉家寨》
(一)、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首先,从题目来看,既然题目是“汉家寨”,就可以做倾向性的推断——文章的描写对象就是汉家寨,不妨提问——汉家寨在哪儿?什么样子?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通过阅读,理清层次,找出描写汉家寨“形”的内容。
体会这样写的意境,为揣摩文章的“神”做准备。

第一部分:走近汉家寨,沿途所见、所闻、所感。突出其地理环境的恶劣。
第二部分: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
体现一老一少无言的坚守
第三部分、离开汉家寨后的反思,带来的心灵的振荡
( 二)、咀嚼赏鉴:
1、走近汉家寨时,对 其“形”的感知
所见:   铁色戈壁   岩石  红石焦土
酷热干旱   不毛之地
所闻:  单调的马蹄声
所感:“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作用: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苍凉、空寂、荒芜、广袤、慷慨悲凉的情绪。突出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意境:宁寂、恐怖、苍凉、茫然

2、走进汉家寨时,“形”的把握
(1)、所见:景物:几间破泥屋  (人烟稀少,贫穷) 巨大空茫的戈壁滩    (险恶荒凉)
人物:老汉、小女孩痴痴盯着我 (少有人来)
汉服老汉 “微微摇了一下头” (从没离开过故土)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