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汉家寨2

2017-05-05

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茫然,好奇),  穿一件破红花棉袄    ( 贫穷)
所感所思:(1)汉家寨是汉人坚守一千多年的地方。
(2)在绝境中,人一定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意境:残酷、荒凉、神秘、隔绝、坚忍

(2)、如何认识这两个人物在文章中的意义?
通过这年龄悬殊的两个人来表现汉民族的一种默默坚守精神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无言地继续前人的事业,以一种执着与环境抗衡,固守着先人的土地而决不放弃,并且代代相传。(这种精神是作者着意讴歌的)

3、离开汉家寨时,“形”的把握
所见:景物:黄褐的破泥屋、天山
人物:女孩的身影——破红花棉袄
所感:进一步感受汉家寨体现的“坚守”精神对作者的影响。
意境:遗憾、不舍、回忆、坚守

(三)、散文之神
形——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神——  “坚守”精神
理解 “形”的串联对“神”的作用:《汉家寨》既写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又写现实生活和历史,既写外景又写内情,体现了散文的“形散” 的特点,同时形散又紧紧围绕“神聚”(坚守)来安排。所以,理清层次,无论多少“形”,抓住其特征及其间的联系,揣摩“神” ,就能深刻地体会到“形”是为“神”服务的。
(四)细节探究:
1、汉家寨的人们坚守的是什么?
坚守一种传统,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土地,坚守着生存,坚守着理想。
作者要“坚守”的可能是什么?
坚守的是在荒凉悲绝的境地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一种原始古朴的气概和情感。
2、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这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
——在物欲横流中坚守清贫,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西化”中坚守民族精神。
( “坚守” 与“发展”的观念并不矛盾。)
3、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在这里,作者“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呢?
——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
4、文中作者走进汉家寨的时候,看见三道巨大的戈壁滩觉得三个方向都像是“可怕的暗示”。它们到底暗示了什么呢?
——三道巨大的戈壁滩指向的“三个方向”实际上暗示了人生选择的不确定性。
5、就像人有个性品质一样,汉家寨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是它“年岁”长久:汉人屯田、唐人设县、宋人称寨(阅尽人间沧桑)
二是神秘: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谜
那些汉民们历经多少朝代更迭,多少环境变化,都死守不迁移,而且不被他族同化,确实是一个谜。
三是坚韧、固守:尽管处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中,守住自己的特点而没有被同化。是源于对本民族的认同,这种传统不经时间的流逝而被颠 覆改换;
四是保守、封闭:这是坚守的的反面意义,它远离尘嚣,也远离时代进步的步伐,直到进入现代社会还生活在简陋、朴素、枯燥之中不思进取,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风云变幻没有在这里留下痕迹。
(五)总结:
张承志以一种独立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张承志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他那种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新思想,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