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三首 课文解读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星如雨:形容满天的烟花。]
作者把灯彩写成“火树”,把烟火喻为“星雨”。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精美的彩灯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凤箫:箫的美称。]
这四句写人们欢度良宵的种种活动。词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而是通过车马、道路、乐声和舞灯等等画面,烘托出游人繁盛、气氛热烈、场景壮观。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这两句用特写镜头描绘一群妇女结伴上街观灯的生动情景。这两句既是对上片倾城欢庆元宵的补叙,作为两片之间的过渡,也是为下文作铺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蓦然:忽然。阑珊:稀疏,零落。]
这四句是全词的核心,寄托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情怀。
名家赏评 上片用夸张的笔法,极力描绘灯月交辉、上元盛况。过片说到观灯的女郎们。“众里寻他”句,写在热闹场中,罗绮如云,找来找去,总找不着,偶一回头,忽然在清冷处看见了,亦似平常事情。结尾只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语,即把多少不易说出的悲感和盘托出了。(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临安帝都,元夕的灯火犹似星海,吸引了满城仕女。可是就有人不慕繁华,独立于喧哗热闹之外的“灯火阑珊处”。这并不是自伤幽独,而是写出了一种高洁的品性。人们趋奉竞进之际,耐得冷落,耐得清淡,耐得寂寞。这是辛弃疾屡遭排斥后,借灯夕所见以自述怀抱,托意甚高,是志士的操守和襟怀。(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鹧鸪天
有客慨然淡功名,同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我在青年时代曾经率领过上万的军队,而跟随我一道渡江的都是穿着锦衣的精锐骑兵。锦襜突骑:指精锐的锦衣骑兵。襜: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
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
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当初率领万众南下渡江之时,部队和金兵朝夕战斗,互相射杀,一路飞箭不停。燕兵:指金兵。娖:整理,在此是取的意思。银胡 :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夜”“朝”互文见义,说明日日夜夜的战斗都非常激烈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