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2020-01-26

     者, 未之有也。”百姓归顺的君王,不曾有过。树:动词,种植。衣yì :动词,穿。帛:丝织品。豚tún:小猪。彘zhì:
 
这里指认真从事。庠xiánɡ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
代叫庠。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悌tì:古代尊敬父母为
“孝”,敬爱兄长为“悌”。义:道理。颁bān白:头发花白。
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黎民:百姓。
食:动词,吃。然而:这样(如此),却。王(wànɡ):为王,使天下
百姓归顺。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狗  彘  食 人   食    而不知检,“诸侯、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百姓吃的粮食却无人制止,
涂 有饿 莩 而不    知发,人死,  则曰:‘非 我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就说:‘不是我  也,  岁     也。’是何异于刺人 而杀之,曰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
 
 
罪:归咎jiù、归罪。斯:则、那么。至:到,此指归顺。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养     请以战喻(yù)
答案 c
解析 a项“洿”读wū。b项“莩”读piǎo。d项“畜”读xù。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豚(猪)狗彘之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省察)乎己
b.弃甲曳(拖着)兵/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涂有饿莩(饿死的人)/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d.数罟不入洿(深)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答案 a
解析 豚:小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答案 b
解析 a项中前一“于”介词,对;后一“于”介词,从。c项前一“于”,介词,与;后一“于”介词,对。d项前一“于”,介词,比;后一“于”介词,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答案 c
解析 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树,种植;王,称王;水,游水。
5.默写。
(1)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