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钱教案
2019-12-24第一部分(第1、2段): 提出议论的中心——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引出话题。
开头由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在影响着世界经济,而后来却是积弱积贫,落后挨打了谈起,叹息之意也是显而易见的。
据《广州市志》记载:“唐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商业兴旺,商贾云集,供外国商人居住的‘蕃坊’和私人经营的‘客栈’已形成,是广州酒(旅)店业的滥觞。”可见当时盛况。
而1840-1844年,中国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是1840-1842年。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攻打广州不成,转战天津,迫使清政府投降。第二次是1842-1844年其他西方国家看清政府好欺负,所以攻打天津。要求清政府投降,开放海口。
而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于(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1894年9月17日,中日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烈的海战。中国海军的一些将领和广大士兵英勇地同日军作战。海战中,中国损失"致远"、"经远"号等四艘军舰,主力尚存。日本海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当时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妥协退让。以保存实力为名,命令北洋舰队躲藏在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战。中国清朝政策由于腐败无能和妥协投降的政策,终于招致了战争的失败。
鸦片战争后,中国就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甲午战争更使中国的经济变得一塌糊涂,中国也就成了被人宰割的羔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人民自强自励,加强了国家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国力明显增强。因此,“中国威胁论”在许多国家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在各方面压制中国的发展。
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美欧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迟缓,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移向亚洲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平均年递增率高出欧洲一倍,并拥有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各种战略资源和全世界智力和劳动资源的一半以上,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开发市场。因此,不少人预测下个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世纪”。这种世界经济战略重心东移的态势,给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百年难遇的有利条件。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邓小平还多次与亚太地区一些国家领导人、企业家谈这一问题。1988年,他同当时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说:“近几年有一种议论,说下个世纪是亚洲太平洋世纪,好像这样的世纪就要到来。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他希望中印两国都迅速发展起来,创造一个真正的亚洲太平洋世纪。1990年4月,邓小平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时也说“亚洲有30亿人口,中国大陆就占11亿多,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形不成的。”邓小平在这样的宣传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本文作者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也提醒人们,不要在这种宣传下昏了头脑。
“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又是全文的总纲。
第二部分(第3-5段):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第3段是从“钱”的沿革开始谈,指出“纸币”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接受。
第4、5两段谈中国纸币的使用情况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