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文章先对比鲜明地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接着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分析形势,提出对策,并自告奋勇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写蔺相如奉璧出使与秦王斗争的经过: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蔺相如功成加官,秦赵两国的矛盾暂时缓和。然后是渑池之会,分别写了会前计议、会上斗争、斗争结果。最后写廉颇居功自傲,蔺相如退让回避,后来廉颇悔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缪贤(miào) 渑池(miǎn) 秦王不怿(yì) 传舍(zhuàn)
汤镬(huò) 盆缶(fǒu) 驽(nú) 庸人(yōng)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通假字
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臣愿奉璧住使。(“奉”通“捧”,用手托)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请奉盆缶秦王。(“奉”通“捧”,托、举)
2.一词多义
负
使
引
幸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穿)
(2)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3)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4)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以……为后)
(5)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宽恕)
4.文言虚词
以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2)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庭
6.古今异义
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今义:表示敬意的礼节。)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患。)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祝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离开。今义:往。)(亲戚:古义:近亲及姻亲。今义:姻亲。)
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的命令、号召。)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重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