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苏教版)

2019-12-2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雨霖铃》mtv; flash唱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许浑在宣城谢公亭送别友人后写的诗。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牌简介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三.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