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诵读,要吟诵涵泳,慢慢品味作品的美妙意境。在这里,学生反复交流诵读体会显得更加重要,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作品的“气”来,以达到引领学生研习文本的效果。
在研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对文本字词及典故的理解,及时解决学生在研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写作实践
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诗文鉴赏进行自由写作,教学要点是发现与想象,在鉴赏中写出独特的体会,文体是诗词鉴赏评论。
1.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写诗词鉴赏评论,要依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具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
一、在演讲厅
复习概要
1.学习两篇经典的演说词,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讲才能。
2.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交际的效果。
3.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
复习要求
1.能把握《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2.了解演讲的目的和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3.能了解演讲中恰当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手势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归纳出演讲中增强说服力的基本方法。
5.能在演讲的活动中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情感,与听众交流。
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活动形式为演讲。
如何体会演讲的说服力、感染力,是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学中除介绍必要的背景之外,重点要放在“演讲”实践上。《不自由,毋宁死》,要指导学生熟悉演说词的内容,想像亨利演讲时的情境,体会在事关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亨利上台演讲的情感、情绪,准确把握基调,然后借助表情和手势,脱稿演讲最后两段。努力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登台演讲;努力营造庄重的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倾听感受。
《奥林匹克精神》侧重与培养“倾听”能力,担任朗读任务的学生要以热烈、赞颂的语气来读,语速不宜太快。要求其余同学看“活动体验”第2题的表格,边倾听,过记录。要把倾听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学生有了演讲的感受之后,按照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总结增强演讲说服力、感染力的方法,是提高口语交流理性认识的途径,是将体验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口语实践原则的环节。这个环节旨在强化学生总结、借鉴的典范演讲经验意识,不必追求结论的体系化。学生总结的经验,只要基于对演讲的体验,只要对自己演讲有帮助都应该鼓励。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演讲,是本专题“表达交流”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案例作必要的探讨,以使学生了解成功演讲的基本要素。如,演讲者必须有执著的信念、十足的自信,这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又如,一篇好演讲词要求鲜明,语气坚定。演讲者所要阐述的主张、要说明的问题和要表达意思,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含糊其辞,语调不能有气无力。说理层层推进,题旨逐步显示,要有一条清晰可辨的思路,切忌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再如,语言要形象、生动、有力。另外,演讲者必须十分重视体态语言。
※二、问答之间
复习概要
1.在围绕话题答问、应对时做到得体、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