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二)笔落惊风雨
2019-11-252.根据情境,向特定的对象有目的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
复习要求
1.研读杨利伟的应对回答,交流自己对应答技巧的认识。
2.通过活动体验,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设问,并整理自己的体会。
3.回顾自己平时的口语交际,找出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教学建议
如何提问,是本板块教学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揣摩、分析探讨口语交流的实例,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同时,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基本要求来设计问题。
根据本板块提供的学习材料,可以总结三条提问的通用准则:第一,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要从提问对象的口中获得哪些信息,获得这些信息有什么目的,都应在设计时考虑。第二,问题要准确具体。空泛笼统、无具体指向的问题,常常会让回答者难以应对。第三,问题要简洁口语化,使用过于书而化的语言提问,容易造成交流障碍。
分析实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加深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以将方案a与方案c整合起来,既总结通用原则,也要结合具体案例总结一些注意事项。
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本板块需要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教学时,可以播放在杨利伟返回地球不久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采访他的录像,让学生对比探讨。
分析杨利伟应对回答的特点,首先要转变学生观念,认识到“善于倾听”同样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素质和基本能力。能否准确把握口语信息,能否准确简明得体敏捷地应对作答,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语言智慧。
※三、交锋时刻
复习概要
1.通过具体实例,学习梁思成在辩论中观点明确、陈述明晰、谈吐文雅的气度与修养,提高对论辩的理解和认识。
2.在实践中提高语口交际能力,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学会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
复习要求
1.揣摩《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懂得辩论中观点明确、陈述明晰、谈吐文雅的重要性,指导自己的实践。
2.比较《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中几位同学的发言,概括论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自己的实践。
教学建议
“交锋时刻”的活动形式是辩论。本板块提供的两个活动方案,设计应考虑到这样几个要素:为学生提供分析、借鉴辩论基本规范与一般方法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展开辩论实践的背景与情境;为学生提供培养“倾听”与“表达”两方面素质的机会与条件。两个方案目标指向一致,要求相当,安排均衡,选择其一认真实施,可以获得大体相当的教学效果。
针对中学生辩论的实际,在指导学生辩论时尤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风气。在立论中应注意克服认识肤浅、观点堆砌、教条死板的缺点,努力体现破题深入、立意新颖、逻辑设防严密、事实陈述充分的特点;在攻辩中应克服问题无力、语言不明的缺点,应提出有力的价值两难和问题,以短平快的方式进行逻辑交锋;在攻辩小结中应克服背诵式陈述的缺点,应直接概括现场观点;在自由辩论中应克服回避发问、举证不力、配合失谐、控时不当的缺点,应直接回答问题、列举充足事实、合理归谬反击;在总结陈词中应克服“有‘背’而来”、“无中生有”、“非此即彼”式陈述,应体现现场总结、辩证分析、激发感情的特点;在总体语言风格上,应克服语速过快、追求辞藻华美的弊病,做到简明、得体、连贯,有个人风格,有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