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2019-10-14

解析:联系作者的忧国之情理解。把“春天”诗化了,意思是繁荣、希望之意。
答案:把民族、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
5.下面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两项是(  )
a.驼铃
b.为苦难的民族负重
c.骆驼精神赞歌
d.走进春天的怀抱
e.在人生的道路上
f.我们的前进就是中国的前进
解析:以作者所抒发情感为文题内容要点,还要考虑到含蓄、艺术的特点。
答案:ad
【研究性学习】
一、北京人的生活习惯
北京人的生活习惯接近农民。爱吃硬面饽饽,水饺,荞麦饼,冰糖葫芦,爱喝大碗茶,二锅头,爱过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爱玩的是养鱼养鸟养蛐蛐,逮蜻蜓,粘知了,放风筝。这些都与某些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吃奶油蛋糕三明治,喝咖啡威士忌,过圣诞节、情人节,玩高尔夫球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北京人的“礼数”
北京人特别讲“礼数”,这是一种文化教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地人的态度。老北京人不歧视外地人。向老北京人问路,得到的几乎都是清楚、详尽、和气而又有人情味的回答。而上海人特别歧视外地人,特别歧视穿衣不体面的外地人。
2.人情方面。北京人顾人情面子,人缘好,如课文所说。
3.生活方式上。北京人生活简朴,但决不会因为穷而失了身份,丢了体面。即便不过是一碗老豆腐,二两烧酒,也会慢喝细品,那情态,那气度,那派头,简直像面对一桌满汉全席。这体现了北京人悠然自得、清淡典雅的生活作风。
三、北京人的安分守己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世故通达。作为专制制度下的小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比碾死只蚂蚁还容易,所以他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得过且过。
四、前门情思大碗茶
我爷爷小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着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它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谁知道它淳厚的香味含着泪花。如今我海外归来,/又见红墙碧瓦,/高高的前门几回梦里想着它。/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却见它更显得那英姿挺拔。/叫一声杏仁豆腐滋味真美。/我带着童心带着思念再来一口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这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它淳厚的香味,直传到天涯?                                       (孙登敏)
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作者的常识。
自报家门
汪曾祺
我是1920年生的。3月5日。按阴历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沾了这个光,我每年的生日都不会忘记。
我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据说要八股文写得特别好,才能被选为“拔贡”。他有相当多的田产大概有两三千亩田,还开着两家药店,一家布店,但是生活却很俭省。他爱喝一点酒,喝了酒有时就一个人在屋里大声背唐诗。他同时又是一个免费为人医治眼疾的眼科医生。我们家看眼科是祖传的。在孙辈里他比较喜欢我。他让我闻他的鼻烟。他教过我读《论语》,还教我写过初步的八股文,说如果在清朝,我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那年我才13岁)。他赏给我一块紫色的端砚,好几本很名贵的原拓本字帖。一个封建家庭的祖父对于孙子的偏爱,也仅能表现到这个程度。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