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2019-09-12作者不详的《鸣凤记》写的是一场发生于当时的政治斗争。剧成之时,这场政治斗争实际上还没有完全结束。严嵩从嘉靖二十一年(1542)入阁,把持朝政20多年,是明代有名的奸臣。《鸣凤记》就写一批志士仁人,明知处于“寡不敌众、忠不胜邪之时”,一个个拼死捐生,不屈不挠地与其父子及爪牙进行斗争的故事,以戏剧方式及时地表现现实政治斗争。《鸣凤记》是开风气之先的杰作。
梁辰鱼(1519-1591 )的《浣纱记》取材于中国有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纠葛贯穿全剧。梁辰鱼写西施与范蠡的悲欢离合,跳出了才子佳人的俗套,使政治原则凌驾于儿女私情之上。这一对情人被塑造为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者。
汤显祖和他的梦幻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剧情是这样的: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女主人公杜丽娘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而大胆披露自己的内心欲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要求过“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满园春色,更催醒了爱情。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终于在睡梦中突破了牢笼,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找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感和生活。这种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戏剧乃至文学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的。
这个戏剧的故事出乎生活常理,带有幻想性质。但就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精神而言,极其真实可信。杜丽娘的形象所蕴含的巨大的艺术力量,强烈地叩动着古代青年男女的心灵。一个娄江女子因读《牡丹亭》竟断肠而死;著名女伶商小伶为此剧伤心而亡;以致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牡丹亭》曲文,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描写。以人的感情为出发,提出情理冲突的命题——汤显祖用《牡丹亭》呼唤着一个人性解放的新时代。
晚明的佳作
万历年间(1573-1620)戏剧领域的创作是一个高潮,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作家不少。一些当时颇孚名望的人,虽然把自己的作品存留下来,却未必出色;倒是当时并不著名的人写的剧本,在今天还有光彩。例如高濂的《玉簪记》和周朝俊的《红梅记》,就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
《玉簪记》描绘了一位书生与一个女道士的勇敢结合。女贞观主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便来女贞观姑母处小住,后遇小尼姑陈妙常。陈、潘经过茶叙、切磋琴艺,你弹我唱,偷阅诗文的融洽,互传心曲,终于私自结合。事情不久被观主发觉,遂逼侄赴试。登程之日,陈妙常追至江边,雇舟赶上,哭诉别情。后潘必正高中得官,迎娶陈妙常。剧本强调的是这对情人的恋爱心理。女尼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害羞畏怯的矛盾心理,使这场恋爱充满了曲折与情趣。这部作品被后世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