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戏剧知识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 了解戏剧文学的基础知识及中国话剧的现当代发展脉络。2、 在阅读训练中提升对文本主要信息的筛选、提取、归纳、整合、表述的能力。说明:本课包括谭霈生教授的《戏剧文学》和黄会林、陈刚教授的《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均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分别是对戏剧文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中国话剧现当代历史的梳理。相比较而言,后一篇文章的脉络较为清晰,术语较少。前一篇内容复杂,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两篇文章既能为学生建构出戏剧文学及中国话剧史的总体框架,又是训练学生筛选、提取、归纳、整合、表述文本信息能力的极好素材,所以,教学时可从此入手,在解读文本,了解关于戏剧文学和中国现当代话剧的情况的同时,着力训练学生把握此类社会科学说明文的方法,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圈划、列表、列小标题等各种方法,筛选、提取、归纳文本重要信息。2、 难点:《戏剧文学》的信息提取与归纳。说明: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文本信息的筛选、提取、归纳与表达是其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非常重要。训练时要给出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使用这些方法读懂课文,获得阅读的成就感。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
阅读“热身”预习作业要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详细解读《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筛选、提取、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时间(时期)”、“特点”、“代表作家作品”、“共同追求”四个栏目编制表格。要求表格能够全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精练。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延伸,也是教学的必要铺垫。高三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放手、压担。学生在课前以预习作业的形式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课堂教学以预习后的状态为起点,攀登更高的山峰,跨越更大的障碍,这既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能更有效的激发高三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之所以选择第二篇文章作为预习作业,是因为此文相对脉络清晰、阅读障碍较小。以此为切入口,起到“热身”的作用。交流预习作业1、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这篇文章的信息整理成了表格,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的作业,一同来讨论交流。2、利用ppt展示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解自己的表格内容和表格内容安排的理由。请其他同学对表格内容是否全面扼要、表格内的语言是否精炼进行评价交流。学生作业展示交流表格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有条理的归纳文本信息,教师给出表格的栏目,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为学生的阅读理解铺设一定的台阶,同时也是隐性的传递阅读方法。展示交流作业,提升学生的自信力,口头表达能力,鉴别比较能力、吸收借鉴能力。
总结社科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请同学们反思一下:在你完成预习作业时,用了哪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点评。1、 逐段圈划重点词句。如第一段只需圈划出“话剧 20世纪初 传入中国”。(信息筛选与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