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政道博士》学案
2019-08-20记者:您在演讲的时候谈到了您的三位老师。
李政道:是的,一位是束星北先生,一位是吴大猷先生,还有一位是费米。
记者:作为一个学生,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选择,也会有很多的转折。遇到这三位先生是不是您在一生中的三个重大的转折?
李政道:三个人每一位都是对我有重大的影响。我遇见费米教授的时候是1946年,那个时候我还不到20岁。他那个时候早就是全世界最主要的一个物理学家。我那时刚到美国,英文也不会讲的,可是他还是每星期跟我花整个半天聊天。不光是聊天,他最主要把他自己做事的精神传递。
记者:什么精神?
李政道:要独立思考,设法克服困难然后解决问题的兴趣,每个问题都可以解决的。
记者:是不是同时还有一个不能轻信的这样一种精神。
李政道:就是全部没有,每个都要自己经历一遍这个精神。我很幸运就在29岁、20岁、21岁,在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接受的那个时候,就等于看一个人怎么生活的,怎么解决问题的。所以一生我就用这个办法,我自己带学生也一样,都是一对一的。也是每星期花半天,他把他自己的生活方法传给我。我的生活方法,这一点是必须要有的。这样才可以不断的追求新的问题的解答,也不会盲从,每个都要自己经过一下。
记者:您今天在演讲当中讲到了internet也好,包括现在的互联网也好,掌握了信息并不一定就理解了信息。
李政道:对,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是理解,理解是人的脑子去理解。不通过自己的脑子,实际上是不属于你的,知识不是你自己的,要自己捋过一下,再变成自己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要独立思考把这些知识都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要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它需要一个情况,你得看,你有很多,这有食品什么,可它并不变成你的肌肉。
尽管已是78岁高龄,但是李政道教授从未停止过在科学道路上探索的脚步。至今他仍在美国主持物理学最前沿的研究。1972年以来李政道教授还把大量的精力倾注到国内。正是他的倡导和努力,中国有了少年班、博士后、中美联合招考研究生。1998年,他还倾其所有积蓄30万美元设立基金,用于中国优秀大学生进修科研。
记者:您是从事基础理论物理,就是基础理论研究的。
李政道:对。
记者:基础理论研究可以说需要耐得住寂寞,很可能很长时间看不到一个结果。
李政道:你的对象是整个大自然界,它总有结果的,因为是有一个规律在里边的,所以是可以找得到的,所以我自己运气很好。当然有时候找不到很苦闷,不过这个找不到,可能找到另外一个,今天找不到,明天可能找到另外一个。因为自然界它有很多我们不能了解的。
记者:您有没有苦闷的时候,就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结果。
李政道:苦闷当然是有的,不过我想,你说你这个人是不是有时候你身体不好?那你有时候有些疼,每个人总有病疼,你说一有病疼就不生活?
记者:你在演讲当中提到在20世纪的时候,科学的文明是微观的文明,同时你也对21世纪文明作了一个预见。就是21世纪将是微观和宏观的相结合。那么从总的宏观、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您认为我们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