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备课
2019-08-04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②,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③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注:①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建在水边的为水榭。②柳丝句:榆荚,榆树果实;芳菲,芳香。《离骚》:“芳菲菲其弥章。”③杜鹃:鸟名。《成都记》:蜀王望帝,死后化为杜鹃。传说杜鹃鸣声悲苦,啼血,唐代李义山《无题》诗:“望帝春心托杜鹃。”
阅读提示:《葬花辞》概括了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蓄之既久,爆发必烈。《葬花辞》如泣如诉,血泪斑斑,抒写了叛逆者的一腔悲愤。《葬花辞》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和贾府封建正统势力相互斗争、激烈冲突的产物。
四、鉴赏方略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五:人物的心理描写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但由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他的外表并非完全吻合,也不是都有直接的联系,因而仅仅依靠外形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要受很大的局限。事实上,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只靠外貌描写所能完全表明的。所以,作家必须直接描写人物的意志愿望、爱好和思想感情,就是说,要写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展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内心思想斗争的历程,描写人物的体验、感受。总之,要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给读者以深刻的教育和感受。
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描写,是小说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方法有如下几种:
1.内心独白,即作者直接剖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活动的方法。如“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鲁提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段心理描写写了鲁达对这个不曾料到的人命案的认真思考。为了逃脱官司,他使巧甚至做假,用起权诈来,比起李逵式的一味蛮横自是不同;可是,他之所以要使巧逃脱官司,只是担心没人送饭,这说明即使是他的仔细思考、使巧,也不过是“鲁达式”的,而并非老奸巨猾或深谋远虑。金圣叹批道“粗人偏细,妙绝”。这样简单的几句内心表白就刻画了一个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鲁达形象。可爱又可笑,活生生宛如在眼前。这些神来之笔,无不体现了古典小说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