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广东版)

2019-07-28

  
   2.课文所记内容有几个时间顺序?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记叙顺序?
   明确: ⑴(文章一、二部分)混沌初开──宇宙形成──人类出现(从史崐前时期直至元明清)
   ⑵(文章三、四部分)早晨出发登山──登上天都峰──黄山顶上崐过夜──第二天凌晨观日出──白天见摄身光奇景
   五.探究:(揣摩语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问题,然后师生互动,达成共识)
   1、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话很值得揣摩"它封了山封山"是什么意思? "它"又是谁?它为什么封山 ?
   明确:封山,不愿意让人们上去,它是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2、课文在描写这些奇特的景色的时候为什么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这样写
   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人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
   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
   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苦心”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
   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3、第三部分,记作者等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此段值得揣摩的句子是哪些?看看有什么含意?
   提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公园”一词的反复出现
   学生还可能提出"直上,直上,直上黄山石工"等。
   小结:原来大自然是要考验人类,所以它封了山,而现在,这时代,人们已将通行仙境的道路打通,人们终于能从人间进入仙境了,人类终于征服了黄山,将绝境变成公园。这一深邃的历史思索会使你昂扬,催你"直上、奋进"这就是这篇游记深刻的思想意义。
   4、在第四部分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
   明确:①“从峰顶俯视,……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作者发挥丰富的想像力,
   运用比喻,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松树的铁骨铁肌,矫健多姿,突出黄山的
   “奇“。
   ②“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初升的太阳鲜红无比。
   ③“焰火正飞舞,……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作者驰骋奇特的想
   象,采用清新华美的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融现实的自然景观与荒诞
   的幻异奇观为一体,扑朔迷离,令人心驰神往。
   六、堂上练习:
   1.《黄山记》全文分四部分,写出四部分的段意:
   2. 第二部分写数千年来人类极少能攀上黄山之巅,这段叙述有什么作用?
   3. 第三部分中的抒情段里,哪句话是文章点题的句子?
   4.第四部分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以云海为主。有集中着笔之处,有时夹在其他景物之中写。作者写云海的飘泊无定,变化多端,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作者怎样描写在风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态?以后还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云海?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