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课前预习学案

2019-07-18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4.“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5.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6.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

7.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8.以“故乡”为开头,扩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不少于60字。

乡土情结答案
1.shàn miǎo zhé chéng yì yíng chà chì zuì tǎn tè yuàn zǐ zā
2.节—结    纹—文 篷—蓬 晨—辰 
拜—败     韧—轫 儒—濡 帝—蒂
3.(1)铩羽而归 (2)安土重迁 (3)方兴未艾
4.(1)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2)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3)匹夫有责 (4)苟利国家生死以 (5)羁鸟恋旧林
5.“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6.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生动性,是本文文笔优美的一个表现。引用的古诗文恰到好处地为表现情感主旨起到了服务的作用。
合作探究
(一)1、该段提出话题,说明什么是“乡土情结”。该段多处引用古诗,引导读者想象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及体现乡土之思的具体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引用诗句的作用)
2、运用积累的思乡诗句,想象补充。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