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三首 课文解读
2019-06-04结构巧解
《长沙过贾谊宅》
首联,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颔联,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颈联,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尾联,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贾谊 悲凉的命运→故宅萧条冷落→不被重用
自己 贬谪悲苦命运→痛苦和怅惘→一贬再贬 哀伤和愤懑
《金铜仙人辞汉歌》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逝,人生短暂。中间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观感 初离汉宫 出城途中
《过陈琳墓》
首联,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颔联,既有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也有与陈琳虽隔数代但异代同心、惺惺相惜之意。颈联,即景抒情,既有墓前之景,又有墓前的遥思。尾联,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写作特色
《长沙过贾谊宅》
景中寓情,双关见意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诗人怀古伤今,表面上写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处处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透着诗人自我的行踪和心迹。诗人在南巴时有诗《新年作》,与此诗意正相近:“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金铜仙人辞汉歌》
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诗人写金铜仙人,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把金铜仙人写得如人一样有情有义,难舍汉宫,难舍故主,一片凄怆忠义柔肠。
此诗比喻奇特。“泪如铅水”,不仅是正面抒写铜人对故主的深厚感情,而且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这是铜人“人性”的一面,涔涔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对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同时,“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物性”的一面相吻合,构想新奇独特。
《过陈琳墓》
巧用对比
这首诗巧用对比,将诗人怀才不遇的满腹怨情尽情抒发出来。诗人和陈琳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也就是诗人霸才无主和陈琳霸才有主的对比、诗人书剑飘零和陈琳青史垂名的对比,写得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主旨探究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长沙过贾谊宅》
1.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2.诗借凭吊贾谊抒发自己的悲愤心情。贾谊因谗被贬,作者遭遇也一样。所以为贾谊的遭遇而痛惜、而愤慨、而感叹、而哀怜,也就是抒发自己心中郁积的悲愤。
《金铜仙人辞汉歌》
1.这首诗以神奇的想象写金铜仙人辞别汉宫时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主的留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寄寓了沉重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