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2019-04-21

【类文欣赏】
林家铺子
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
夏衍
水乡镇市的衬景。
(旁白或字幕)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一年,离开现在已经是将近三十年的事了。这是中国人民苦难最深重的时代,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资产阶级这三座大山重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劳动人民处身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剥削阶级的工商业者,在当时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作家描写了一幕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社会情景。
(俯瞰远景)缓缓摇过。
一个小城市的轮廊,依山带水,江南水乡习见的石桥,沿河的市集等等。远远的炊烟袅袅。
沉郁阴暗,预示着严冬将来的、使人不安的音乐。
(溶入中景)街道尽头的一座石拱桥,稀落的几个行人冒着寒风走过。
(旁白)事情发生在一九三一年的冬天──九•一八事件之后,在浙江杭嘉湖地区的一个小镇上。
风吹落叶在他们身边扫过。
远远的学校下课的钟声。
(溶入中景)从挂有“××县立中学”招牌的校门推入。
一群男女学生稀稀落落地散课出来。他(她)们都是十八九岁到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人,三五成群,有的谈论着,有的被冷风一吹,感到寒冷,用围巾围住脖子。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气氛很不平常,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似的。这些青年人的脸面有一点沉重而惶惑。
林明秀,十八岁,长得相当秀丽,穿着一件深绿色的假毛葛驼绒旗袍,白毛线围巾,手里拿着一个小书包,好象有心事似的沉默地走着。
同她一起走的是一个短头发的二十岁左右的女学生,和她在讲话。
当二人在人丛中走近镜头的时候,后面有一个男生叫:
“小李。”
和林明秀一起走的那个女学生站住,回过头来。明秀也放缓了脚步。
男生赶上几步:“小李!晚上开会。”
小李:“晚上?……”
男生:“对啊,抗敌会讨论抵制日货的问题……”
小李点了点头,不自觉地看了明秀一眼:“好,晚上谈吧。”二人走出镜头。
另外两个女学生从后面跟上来,指指点点地指了指明秀的背影。
甲:“一定是。这件假毛葛旗袍……”
乙:“当然是咯,她们店里尽卖东洋货。”
声音相当高,前面走的明秀分明是听到了,回头来,又很快地避开她们的视线,站了一下,和小李分路,很快地跑走。
甲、乙和其他男女看见她走了,对小李招手。小李回过来,这几个人边谈边走。
从墙上,可以看到已经被风刮烂了的标语,依稀可以看出:“实行对日经济绝交”、“抵制东洋货”、“东北同胞……”等等。
明秀愈走愈快,差不多是跑的样子。
<导读>
这是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的开头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影片以30年代初江南小镇上的一家商店——林家铺子的遭遇和变迁为中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故事发生在浙江杭嘉湖地区的一个小镇上。1931年,日寇武装侵略中国,各地的青年学生都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小镇上林老板的女儿明秀,因穿了日本产的旗袍,遭同学鄙视而羞怒地回家哭闹。林老板则依旧在贿赂商会会长得到默许后继续出售日货。他以年关大减价、八折大优惠作幌子,并以所谓的“一元货”方式做生意,挤垮了资本比自己少的同行,但同时也受到钱庄的高利盘剥和国民党官宪的敲诈勒索,女儿明秀也险些被警察局长所占。在这场尔虞我诈、大鱼吃小鱼的争斗中,林老板破产了。铺子倒闭后,他带上别人的货款,和女儿一走了之。而受到更大打击的是更下层的朱三太,张寡妇这样的劳动人。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