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2019-04-18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探究,从思想情感及语言表达两方面领会文章激动人心的力量。
    (板书课题)
    一、导入(5分)
    1.学生齐声轻读演讲背景
    (ppt)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四百余年;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之后,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2.教师朗读1-3段
    设置自读情境:
    (映出画面)面对广场上25万和自己有一样肤色的同胞,面对这由不幸和苦难汇集而成的黑色的海洋,他看到了他们迷惘、疲惫的神情,也看到他们满怀憧憬和热情的眼神,马丁•路德•金知道他们正是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而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马丁•路德•金感慨万千,满怀深情,他那坚毅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隆隆的春雷激荡在广场上空。他说……
    3.自读1-3段
    二、探究演讲激动人心的力量(35分)
    (一)探究2-3段(8分)
    教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激起了广场上25万黑人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提问:大家认为,就第2、3段而言,马丁•路德•金用什么深深地打动了黑人的心?
    学生回答,师生探讨。
    如果学生没有提及语言,教师就可用变换语言的方法来提示:如果把2-3段换成了两句话会如何——“一百年前,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还没有得到实现”?(就没有感染力量,不能激动人心)
    明确:
    对黑人苦难的感同身受和深切同情,深深抓住了听众的心;
    比喻中生动的形象,对比中激昂的义愤,排比中磅礴的气势,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齐读一次。(如果学生领会得不好,可以把它放在探讨之前)
    (二)探究其他段落(25分)
    1.教师过渡引入
    当然,这只是演讲的开始,激情的铺垫。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寻找你认为具有“激动人心力量”的语段,用心读两次,读出其情感和气势。——“激动人心力量”的语段不仅只在“一个梦想”那里。
    2.学生自由朗读语段(5分)
    3.叫学生起来朗读,然后师生问答、探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