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2019-03-22

4、元结、顾况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
元结比杜甫稍晚,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其诗在反映安史之乱之后的社会现实这一点上与杜甫“诗史”类的作品也相似,他曾经辑录同时人的诗选《箧中集》,所收诗人与自己的作品相近,因此,可以说以元结为首,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紧承杜甫之后的。杜甫有《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称赞元结。有《舂陵行》。元结诗刺世疾邪、同情民生疾苦,这是时代对文学的要求。诗风古朴,只作古体,不写律诗,有的作品文采不足,是其缺陷,这与杜甫古、近并工,文质兼备不同,自然成就也就逊于老杜。其诗对新乐府、韩愈古文运动影响很大。
顾况部分作品与元结一派相近,用古体和写实手法抨击现实弊病。顾况性格狂放旷达,晚年受佛道影响,归隐茅山,号“华阳真逸”。所以其作品风格多样一些,唐张固《幽闲鼓吹》记载白居易谒顾况事(见《作品选》p212),据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不能成立。
5、韦应物等山水诗人
韦应物737—792(?),又(七五o一一八三o)。出身贵族,西安人,世称韦苏州。少年任侠负气,15岁时就成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后来折节读书。早年作品有盛唐风。他最出名的诗歌写于滁州任上,语言简淡,绝去雕饰,风格秀朗,气韵澄澈。后人论唐诗常常王、孟、韦、柳并称。代表作《滁州西涧》。
与大历十才子相近。学陶潜,在语言上清新朴素,但对田园缺乏亲切感,不如陶把田园看作理想和归宿,故不够亲切自然;学王维,没有王对自然的亲和,似带有无可奈何的成分。朱熹将他列在王维之上,因为他较王维来得更清澄,更疏淡。《滁州西涧》:“独伶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湖带雨睫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人有“王、孟、韦、柳四家”之说,即指山水田园诗。王“清而秀”、孟“清而旷”、韦“清而润”、柳“清而峭” (参见《诗薮•外编》卷四)。
6、李益等边塞诗人
李益(748—827),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曾五入幕府。人品似不高,为人所咒,《霍小玉传》敷衍其事。所作多为边塞题材,是中唐时期最有成就的边塞诗人。风格悲壮,与盛唐边塞诗相比,少了一些激昂慷慨,多了一些哀怨低沉。擅长七绝,胡应麟认为其七绝可与李白、王昌龄比美(参见《诗薮•内编》卷六)。如其名作《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卢纶,诗存330余首,有些雄浑气势。如《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韩翃,《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精读作品篇目:
张继《枫桥夜泊》、韦应物《滁州西涧》、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月黑雁飞高)、顾况《江上》、《山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阅读作品篇目:
韦应物《观田家》、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韩翊《寒食》、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听晓角》、《宫怨》、顾况《苔藓山歌》。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
1、中唐诗坛诗人的分布情况整理。
2、大历诗风的优劣及其评价。
3、熟悉韦应物、刘长卿等人的诗风及其影响。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