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2019-03-22

(3)元结、顾况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
(4)韦应物等山水诗人
(5)李益等边塞诗人
1、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等
大历,唐代宗时年号,766年—779年,共XX年。大历十才子的成员,记载不同,以姚合《极玄集》注所载为最早,他们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漳、夏侯审。但也有人怀疑这一记载的真实性以为此注为后人所加,因保存此书原貌的汲古阁影宋抄本并无此注。《新唐书•卢纶传》记载同。  江邻几《杂志》:卢纶、吉中孚、钱起、朗士元、司空曙、李益、李端、李嘉祐、皇甫曾、耿湋。  胡光炜引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抄》:刘长卿、钱起、朗士元、皇甫冉、李嘉祐、司空曙、韩翊、卢纶、李益、李端。  大历十才子基本上都生活在安史乱后,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消极影响。安史之乱不仅给唐朝的政治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且也给人们的心灵世界造成巨大的创伤,摧毁了人们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热情。在这方面,大历十大才子是典型代表。他们缺乏盛唐大家那种经世济民的宏大抱负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热情。他们虽号为才子,但也缺乏盛唐大家那种杰出横溢的才华。从题材上看,内容单一,赠别酬唱、吟咏山水之作最多,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台阁之中,文人宴集,各擅名场。从艺术上看,推崇六朝二谢(灵运、朓)、王维。意境闲淡幽冷,喜作律体,注重锻炼字句,精细工巧。
2、钱起,有诗四百余首,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的中原诗人的领袖,在才子中年辈最高,天宝时与王维过往甚密。诗风仿佛王维,缺少恬淡韵味,有斧凿痕迹。其诗挑不出毛病,也说不出特别的好。闲适有余,热情不足。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省试湘灵鼓瑟》)据说曾听人月夜吟此句,应举时韵有青字,以此二举结,考官以为绝唱。百年后仍为范本。《岘佣说诗》说其诗“清气中时露工秀”。就省净来看其诗更近祖咏。他的诗很多是由人家的作品翻衍出来的:“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题玉山村叟屋壁》),即孟浩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的意境;“烛影出绡幕,虫声连素琴。”(《夜雨寄寇校书》)直接变化祖咏的诗意“风帘摇竹影,秋雨带虫声。”(《宿陈留李少府厅作》)。还有“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则是王维诗意的摹写。他的七律写得清丽流畅,《赠阙下裴舍人》富丽工稳,堪称佳作。
3、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群——刘长卿、戴叔伦等
刘长卿,虽然经历过盛唐,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代宗两朝。他早年应举屡试(十次)不中,后入东都国子监,推为“棚头”得第。唐考试不糊名,知举者在决定录取与否及等第时需博采众议的情况下,举子们在考前投献诗文、干谒奔走是很重要的,有时单靠一人之力还不够。于是就互结朋党,造成声势,一方面保护本派人员以争取榜上有名,一方面攻击别派的人员。参与棚的容易登第,否则就难免落第。往往有门路的人才能进棚中。肃宗时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三“贡举”载:“士子殷勤,每岁士子到省者常不减千余人,在馆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相鱼夺,号黹外棚,推声望者为棚头,权门贵戚,无不走也。”他的身世遭遇与杜甫有相似之处,安史乱后身处衰乱之时,宦游于江南,曾两遭贬谪,但是他缺乏杜甫那种远大的政治抱负,所以他的诗哀叹嗟伤之情多于济世救时之志,风骨不举,表现出盛唐向中唐的转变。刘长卿现存诗五百余篇,数量相当可观。他和“大历十才子”专攻律诗,尤长于五律,但基本上走的是盛唐诸家的路子,文辞、声律上修整得十分工致,气度的安详与意象的浑融则稍有不及,更丢失了杜甫诗中的“古意”。他自称“五言长城”,五言诗占十分之六七,五律占五言之六七。与中晚唐的这一题材的诗相比,风貌不同。如刘长卿诗多灰暗、寒冷、苍白的意象,有人以“幽州白日寒“明其诗风,甚当。如其名句、名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远,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前人称代宗时的“大历诗人”,往往“钱,刘”并提,他则是江左诗人的代表。刘的成就高于钱,为“大历诗人之冠”。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