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 学案

2019-02-16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4~5题。
秋 歌
(法国)魏尔伦
秋声
像悠长
呜咽的提琴,
单调、
忧郁,
划破了我的心。
当钟声敲响,
一切窒息,
一片苍茫,
回首
往事,
眼泪汪汪。
我走了,
迎着厌人的西风。
风吹我
到这里,那里,
像一片枯叶
在飘零。
(葛雷 译)
天净沙 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就《秋歌》描写的内容看,诗人写了哪几种声响?有什么作用?
5.比较两首诗在写法上的不同以及各自的妙处。
答案:(二)4.答案:三种。一是提琴之“呜咽”(“秋声”引发出的想象);二是“钟声”之深沉;三是“西风”之萧瑟。这三种声响,既切合于秋,让我们听到了神秘的天籁之音;又切合诗人的心境,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哭泣。总之,大自然的忧郁与心灵的忧郁相连,声音与感情彼此相通,使诗的意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答案:(1)《秋歌》的每一诗节都是由一个长句不断分割而成,如游丝般延伸,在视觉上形成一种似断似连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如泣如诉的提琴声,诗歌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构成了完美的统一。(2)《天净沙•秋思》的特色是集中使用名词。描写景物丰富,画面感强,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
皎洁的月光
(法国)魏尔伦
皎洁月光
照亮树林:
树枝摇晃,
发出鸟鸣,
回荡树下……
心上人啊,
好似明镜,
池塘映出
垂柳身影,
幽暗模糊,
风儿饮泣……
入梦之时
一片平静
柔和无边,
仿佛降临
从那苍天,
月泛彩虹……
其乐无穷。
6.这是一幅月下漫步图,它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7.诗人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方式?有何艺术效果?
8.全诗三个诗节,写了哪三种声响?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答案:(三)6.答案:表现出诗人对天籁之音的心灵体验。
7.答案:诗人采用了两种表现方式:一是以色彩入诗,一是以音响入诗。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之下,那幽暗密林中的斑驳树影在随风摇晃,那映出长长垂柳身姿的池塘里,荡漾着一层层银白的光;而天宇之上,则弥漫着一片柔和,更显得辽阔、宽广。这种美好夜景的描绘,创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气氛,与关于音响的描写相融合,烘托出一种令人遐思的意境。
8.答案:鸟鸣、风鸣与苍穹的宁静。前两种是有声之声,后一种则是无声之声。鸟鸣之声“回荡树下”;风鸣之声似嘤嘤啜泣,给人一种沉郁感;而天宇的“宁静”则使人在沉思中豁然开朗,进入到“在另外的爱情天地里翱翔”的境界。从结构安排方面看,前两种声音的描写与后一种声音的描写之间有着烘托关系,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诗人那种“心灵与自然契合一体的神秘经验”。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9~10题。

弗朗西斯•亚默
  群鹤上了灰暗的天,把一字长队排列,刺心的哀号郁闷,冰冷,
就像阴云和寒雪,天间已到修整坟墓的季节。
悲惨的盲人将出外乞讨度日,伸出冻得红肿发亮的手指。
待夜幕降临,露着瑟缩作成的笑脸,他们离开人世。
悲牲也要吃苦,我就曾遇见一位老乞丐,眼睛上沾着泥点,正把可怜的老狗虐待。
狗尾巴夹在肚皮下,浑身颤抖地那样厉害。
一条绳索勒住狗的脖子,主人边拖边说:我已经把它扔到水里三次了,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