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绳子总是断,它又回来了,这蠢货!
绳索被拉紧,那患难伴侣好像在说话:还是让我留在这土地上吧,
像以前那样紧贴着你吃透灰尘的裤褂。
身为人类的老乞丐似乎比狗还凶恶,蠢货!滚开!看我非把你淹死不可……
只见一人一狗在巨大的青灰色天幕下走着。
9.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10.本诗述说“老乞丐”与“狗”的故事,为什么以“鹤”为题?
答案:(四)9.答案:本诗主题思想的表现,具有一种双关性:乞丐对狗的虐待是一种深爱,人的凶恶是一种人道,人道必须被迫以扭曲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透过老乞丐对狗进行虐待这朵“病态的花”,可以看到诗人同情“饥寒交迫”的人的痛苦的心态。
10.答案:答案:为了突出人世间的“饥寒交迫”,诗人在开头紧扣诗题,先描写鹤的哀号,创造了阴郁、悲苦的气氛,然后再写乞丐杀狗的悲剧。这样,自然界中的悲哀与人世间的悲哀相烘托,便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读来震撼人心。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1~12题。
致海伦注
爱伦•坡
海伦,你的美对于我
犹如尼萨的船舸,在往昔,
它们滑过芬芳的海波,
把漂泊者从倦人的旅羁
载回故国的陆地。
经历了海风多次的吹拂——
你那风信子般的美发,
你典雅的脸庞,
水仙女的风姿,
带我回到希腊的熠熠光华
和古罗马的气魄。
看!
在一个华美的窗龛
你如雕像那样伫立,
玛瑙明灯擎在手里!
啊,赛琪,你来自彼岸
那不可及的圣地!
注:据说此诗是作者为中学一位同学的母亲斯丹娜夫人而作。
11.吟诵这首诗歌后你有什么感觉?
12.这首诗联想、想象的线索是什么?
答案:(五)11.答案:在吟诵这首诗时能领略到一种音乐美。诗篇节奏分明,读来抑扬顿挫,起伏有致,感染力极强。
12.答案:由现实中的美人斯丹娜夫人,想到荷马史诗中的美人海伦,想到希腊神话中的水仙女,想到身生双翼、弯弓射箭的爱神丘比特的恋人赛琪(一译普赛克);由现实进入到古老而神奇的境地,进入到象征着至善至美的艺术殿堂。
二、表达交流
1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首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诗,请你仿照它的结构,再续写一节。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14.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为一部微型戏剧,试试看,应该怎样改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试将《三棵树》改写成一篇散文。
答案:二、13.答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转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14.答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5.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