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 学案

2019-02-16

2.这首诗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生活中的疏离化是一种严重的苦难;它表达的是,在每时每刻,在各地各处,没有什么人的命运是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在现实中人与人的距离显得何等遥远,似乎没有什么人的命运与我们有任何关系,但在诗人眼里却有着一种神秘联系,一些貌似无关实则有千丝万缕的散乱的意象通过他心中内在的诗歌旋律组合。这既是诗人内心的个人写作,也是向人群呼吁的公共写作。(当然完全可以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说来有据,都是可以和允许的。)

拓展运用
一、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哦,船长,我的船长!
(美国)惠特曼
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
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
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
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
可是,心啊!心啊!心啊!
哦,殷红的血滴流泻,
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哦,船长,我的船长!起来吧,请听听这钟声,
起来,——旌旗,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岸上挤满了人群——为你,无数花束、彩带、花环。
为你,熙攘的群众在呼唤,转动着多少殷切的脸。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
你头颅下边是我的手臂!
这是甲板上的一场梦啊,
你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我们的船长不作回答,他的双唇惨白、寂静,
我的父亲不能感觉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没有生命,
我们的船已安全抛锚碇泊,航行已完成,已告终,
胜利的船从险恶的旅途归来,我们寻求的已赢得手中。
欢呼,哦,海岸!轰鸣,哦,洪钟!
可是,我却轻移悲伤的步履,
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江枫 译)
1.“他的双唇惨白、寂静”“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等描写用意何在?
2.有人说,这首诗歌人称使用混乱,时而第三人称,时而第二人称,时而第一人称,令人眼花缭乱,因而妨害了情感的传达。你的看法是什么?
拓展运用
3.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南北战争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
答案:(一)1.答案:这些描写是为了突出林肯死得悲壮。胜利的钟声响起,而带领人们战胜惊涛骇浪的船长却死去了,这就突出了悲痛的气氛,同时表明了诗人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
2.答案:在第一节中,诗人呼告“我的船长”,用的是第三人称“他”(“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而第二节中在呼告“我的船长”后,用的却是第二人称“你”(“号角,为你长鸣”)。在第二节中,反复出现的“你”表现出诗人的极度悲伤,既为胜利而欢呼,同时又为船长的倒下而悲痛,时而叙述,时而呼告,喊出了自己的悲伤。第一、三节用第三人称,而第二小节换为第二人称,在人称的转换中,诗人纵情地倾吐了自己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
3.答案:(1)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航船”比喻“国家”,“船长”比喻“林肯”,“可怕的航程”比喻“南北战争”,“胜利”比喻“港口”,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象征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伟大崇高。在航船到达港口时,船长却倒下了,具体可感地表现了诗歌的悲壮的情感。(2)运用场面的对比。航船即将到达港口的时刻,万众欢腾喜庆胜利,而为搏击风浪而顽强奋斗的船长却在此时倒下了。这种场面的对比,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反差,也更能让人体会到诗人心中的那种悲痛欲绝的感受。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