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课前预习学案

2018-03-27

玻尔兹曼的死是否值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但他对自由的珍视,却体现了人的最深层的本质需要。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本质特性,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1]这也就是说,人和一切自然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自由。
自由包括两种:一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它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是实现自由的中介环节,但认识活动中又包含和体现出认识主体的意志自由和理性自由。二是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它体现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后者又包括道德意义上的自由、政治意义上的自由和一般行为的自由。道德自由反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政治意义上的自由反映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约束的关系;一般行为的自由反映人们在一般活动(主要是日常生活活动)中意志与现实的关系。无论什么意义上的自由都是通过人们的选择行为来实现的。也就是自由表现为人们对行为的自愿和自为选择。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与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自由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然,我们不能将“自由”仅理解为人的“类本质”而否定它的个体性,因为“类”只表征着抽象的共性,而共性只有寓于个性之中才能存在,因此,人的自由本质只有落实为现实个人的本质才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不容抹杀的历史逻辑。正由于这个原因,千百年来,人们都把消灭人对人的奴役,争取自由的斗争称之为正义的事业。如,古罗马的起义英雄斯巴达克斯对奴隶制宣战的口号就是“自由”。他说:“我希望用压迫者的血来偿付被压迫者的呻吟……,我希望能看到自由的太阳辉煌地照耀,可耻的奴隶制度在地面上消失。我一定要获得自由,我渴望自由,我要求自由,我要求那种对一切人,一切民族,不论大小强弱都一律看待的自由。只有获得了这样的自由,和平、幸福和正义才会来到人间。”[2]在中国,近代革命女杰秋瑾提倡妇女解放时所使用的口号也是“自由”,她撰写的《勉女权歌》唱道:“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等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先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无独有偶,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党员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而不放弃的理想依然是“自由”。
他在临刑前以裴多菲的诗自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由此可见,自由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因此,在像玻尔兹曼那样具有高度文明素养的人看来,自由一旦丧失,人类的生活就变得索然无味而不叫人留恋了。
    如果从更深层的文明意义来解喻人的“自由”,“自由”就不能仅理解为人的有别于一切非人的自然存在物的生命活动的本质,而更应被合理地看作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展开着的创造过程的基本特征。这也就是说,人类文明植根于人的自由活动,倘若人的活动失去了自由的性质,文明的根蔓也就随之枯萎了。
6.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与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自由有着什么样的相同点?

7.玻尔兹曼自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你能举出历史上还有那些为赢得自由而献身的人吗?

高考链接
9.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XX高考北京卷)

2/3